陨石赋  天山客王宇斌作 天维几度?宇宙无垠。慈覆万有,气凝元精。悬则垂光照夜,陨则射玉流金。行则从道通圣,静则抱朴怀仁。无方世界,多烨烨之群星也!  陨石乃太空之圣礼,造化之基因。鹊桥之基石,远域之来宾。气层如罩,屏障非严;地球亦星,轫道可循。孰屯孰聚,天体非常,或静或动,物变无伦。或曰牧夫移位 飞马离群;天箭中的,金牛落尘。青梗峰女娲所炼;紫掖台魁星荐存。记入《山海经》之故事,《淮南子》之览冥。蒲松龄之聊斋,《五行志》之所云。其精也,陈之峰;其文也,忘于滨。几颗星火, 可燃燎原之势;一天星座,若昭赤子之心。鉴沧桑,何多遗梦大野?存灵幻,孰曾毗邻北辰?金刚陨,非同石墨;橄榄陨,斜方结晶。球粒陨,千形万状;玻璃陨,五花八门。含磁性,恒志胜铁,储能量,酝德益身。圆融后超常比重;烧蚀中印带条痕。坚实而硬凝精华;高密而抱质清音。或尔为爱摧碎,奔电归真。熔壳非泪,砸坑在岑。灵幻所附,任其风搜雪盖;沧桑入相,何惧日曝雨淋。一瞬而精贯苍穹,一悟而炼化自身。一划而乌啼月寂,一震而石破天惊。玉碎时,依然质朴;涅槃处,璀璨奇文。行多少光年, 为此瞬间绚烂;燃无量热情, 证以永世坚贞。本心愿,许个精彩绚烂;流星雨,唱出闪烁缤纷。 噫!放下凌霄尊贵,超脱醒世灵魂。是以瑞彩飞临而光匿,山烟送晚而可寻。天福镌刻而未了,珠串穿合而亦亲。吉星所罩, 馈宇宙之能量;神坛未离, 叩天籁而欢欣。许愿台,策发心力;能量馆,鉴宝收珍。 微元素,健康加持,稀世珍,天价传闻。一块宝之,当为清虚案前之供养也。 玉石赋 天山客王宇斌作 美石谓之玉,美玉出昆岗。漠漠冰河远,悠悠岁月长。苍水初含,云根漱其瑰宝;烟皋乍见,天地韫其玄黄。石髓潜凝,结体岩阿;山灵胎息,静匿云床。心质透闪,何为络纹抱璞?英华内敛,必将吐曜含章。至若冰雪成姿,明华万有;且夫霓虹炳焕,妙酝非常。里愈画工之妙,炼色明霞;皮超锦匠之绘,散珍大荒。盛宝希声,应运而现;神物韬晦,寄水中央。抱清越之奇声,默然寓奥;待和氏之知遇,岑寂何妨?缜密坚白兮,知其大美难隐;砺道纯青兮,问其育德何方?黄帝盘中,饮玉膏而增寿;青梗峰下,有真人兮彷徨。史传呈珍帝舜,瑶池定情穆王。喜伴文人寒庐,亦享豪贵高香。周礼祀天,精雕祭器;历代飨神,献举玉觞。祭东以青圭,礼南以赤璋,祷西以白琥,祈北以玄璜。惊世无多,小琢为连城之壁;灵异有证,霞印起丽天之祥。或能含玉以镇暑,或有缀珠之霓裳。奇有含香之琥珀,闪有流彩之明铛。神光骇瞩,晨起而荧荧照室;妙思难述,夜赏而皎皎带霜。似琼英之发色,重器流苏浮影;或烁日而生辉,珠宝点缀新妆。温润合德,“三礼”初成玉论,含贞鉴古,千年考证辉煌。     比德之佩,君子相亲一世;云轩至宝,霸主符令八方。昭昭静置,夺目而檀台照影;蔼蔼萦窗,酝福可延辉冥堂。妙得七色,郁然无价;贵秉八德,无气而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质地紧实,慧眼可详。通灵避邪,忠之方也;抱实存真,智之所藏。含贞葆密,洁之方也;瑕不掩瑜,其信可彰。声清质朗,诚之方也;养性延年,博爱无双。顽于外,直见本真;美于内,不事张扬。温粹羊脂,实乃玉之极品;莹逾白雪,叹其光射天狼。     历代名贤,让其精华显赫;大国工匠,使之道妙昭彰。仙意碾琢,可见精绝灵韵;鬼工镂刻,斯得瑰玮琳琅。高古者雕工朴拙,秦汉时雄浑大方,明清时玲珑剔透,近代者完美精良。暖日生烟,对之参悟禅理;轻光照夜,摹之怡享清凉。灵幻生命,一涤尘目;凝固艺术;鄙夷轻狂。选取士者除贪任能,求宝者以福聚祥。豁达者因寄所托;作假者难掩虚诳。人养玉,灵气似可盘活;玉养人,弱体潜增刚强。合和乃玉石之精髓,延禧为玉德之伸张。比德者佩玉,友玉者福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文人怀瑾,誉满华章。拥有而蓄涵元气;佩戴则凝重端庄。离离星辰,洵是玉之精魄;渺渺银河,似为玉之云乡。其为补天之所遗,出于炼石之娲皇。求石者求实,远玉者愚盲。知玉而识潜质,佩玉而神气昂。和阗美玉,至美之国石也!
·《秋游赋》 [2020-11-19]
·香囊小赋 [2020-09-04]
·肇庆行吟赋 [2020-03-02]
·黔灵踏月赋 灵馨儿作 [2019-07-30]
·汴菊赋 [2020-02-09]
·春雨赋 吴凡作 [2019-07-30]
·兰花赋 作者王宇斌 [2019-06-11]
·妖魔山赋 [2019-04-01]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辞赋研究院

切韵网搜

编辑日期:( 2017-12-07 06:00:23 )  点击:6881次  来源:海魂
学习《切韵》作用:
 


 


学界普遍认同,《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後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因此将依据後两者复原出来的语音系统称为「切韵音」,作为中古汉语的代表。

但这个「切韵音」应该如何理解呢?有学者认为,它就是当时某地,譬如洛阳的实际语音(学界主流一般认为,切韵代表了南北朝晚期金陵、洛下两地士族所使用的语音)。但也有学者认为,陆法言是河北人,颜之推是山东人。

陆法言《切韵序》又说:「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如果仅是记录实际语音,何须讨论决定呢?因推「切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所谓南北音系主要应当是指同出于洛阳旧音一系的金陵、洛下两支当时的官音。而非今日的南北汉语方言)。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的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

 切韵序翻译
 切韵序 陆法言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
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
。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切)、脂(旨夷切)、鱼(
语居切)、虞(遇俱切),共为一韵;先(苏前切)、仙(相然切)、尤(于
求切)、侯(胡沟切),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
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
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
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该)颜(之推
)多所决定。魏著作(渊)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不随口记之
。我辈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要,博问英辩,殆得精华
。于是更涉余学,兼从薄宦,十数年间,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
凡有文藻,即须明声调。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
生死路殊,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 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部析毫厘,分别黍累,可烦泣
玉,未得县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
是小子专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
大隋仁寿元年。

.................................................................................................................

 
《切韵》、《广韵》、《集韵》,都是些什么书?
切韵》、《广韵》、《集韵》都是汉字的韵书。韵书,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1,《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是在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陆法言的父亲陆爽在朝廷作官时,由陆法言执笔把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时讨论商定的审音原则记下来,於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 《切韵》原书久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但其系统保留在其增订本《广韵》中流传至今。2,《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3,《集韵》是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祁、郑戬给皇帝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文。与此同时,贾昌朝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 ,举人误用”。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

.............................................................................

切韵》的小韵数量也远远高于现代汉语方言普通话的平均值。可见<切韵》如此庞杂的音系在今天已难觅踪影,由此怀疑‘切韵》音系应该是一个综合音系,且综合杂糅的程度相当高。 关键词:‘切韵》的性质;声母系统;音系格局;综合 一引言 现代汉语方言音系的描写及历史演变、各方言间的语音对应关系等的研究,大多都离不开以‘切韵》为参照系,但是,以这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往往存在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困难。另外,如果将现代汉语各个方言的音系格局在类型特点方面与《切韵》音系框架进行对照,也有一些不好解释的问题。这些,都与‘切韵》音系的性质相关,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

现代汉语方言的语音研究就不容易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我们打算就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进行再探讨。 二汉语方言中知、庄、章声母的分与合 在现代方言研究中,对诸方言内部<切韵》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合流与归并情况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热点,在具体方言的描写上也常以中古“知、章、庄”作为参照。然而,我们从中发现一些疑问。集中于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现代汉语各方言中没有同时区分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辅音系统,这样一来,从逻辑上便可以得到两种结论:第一,中古汉语中存在知、庄、章三组的对立,现代方言从中分化出来后依据不同的演变规律将这三组声母进行了归并:

第二,陆法言等人把中古汉语中散见于不同的方言的知庄章的对立和差异同时收入了<切韵》的音系格局中,这样的差异并不都属于当时某个特定的具体的单一方言系统。 首先来看第一种结论,这也是目前方言学界对于知、庄、章分化与合流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持《切韵》为单一音系说观点学者的主要意见。但问题是,为什么‘切韵》中如此复杂的声母系统在现代的方言中找不到任何的影子,即使在声母较为复杂的北方方言区,知、庄、章三组也以各种方式合并成为更为简洁的声母系统。

如桑字红在文章‘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北方方言中的读音类型》(桑字红2008)一文,其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包括晋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文中提到在这些北方方言中,没有存在与‘切韵》音系知、庄、章三组的对立相同的方言音系,除了“合一型”与“准合一型”外,文章将知、庄、章存在对立的方言分为三类,这三类又基本上都是广义的二分型:即“知二庄、知三章对立型”,如疆安方言、乌鲁木齐方言、洛阳方言等;“开口、合口对立型”,如兰州方言、山东和甘肃的部分方言;“庄组内转、外转对立型”,如安徽安庆、湖北秭5F1和四川自贡等地的方言。足见即使在塞擦音较为丰富的北方方言中,也并没有哪种方言将知、庄、章截然分立,而是或多或少的有所合并。

如此,我们倒不如回头再看刚才的第二种结论,那就是中古汉语中并不同时存在知庄章的清晰对立,这样的差异散见于不同的方言。陆法言等人在制定‘切韵》音系时“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依据从分不从合的原则把各个方言中的分立表现在了‘切韵》音系之中,似乎这样的解释更具有说服力。 支持这一观点,我们还可以仅从方言中塞擦音的角度找到证据。在‘切韵》音系中,塞擦音或和塞擦音有关的声母有五组:eP41:组、知组、精组、庄组和章组,但是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即使是北方方言也不存在如此复杂的塞擦音系统
当前第1/1页 [首页] [上一页] [1][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