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赋  天山客王宇斌作 天维几度?宇宙无垠。慈覆万有,气凝元精。悬则垂光照夜,陨则射玉流金。行则从道通圣,静则抱朴怀仁。无方世界,多烨烨之群星也!  陨石乃太空之圣礼,造化之基因。鹊桥之基石,远域之来宾。气层如罩,屏障非严;地球亦星,轫道可循。孰屯孰聚,天体非常,或静或动,物变无伦。或曰牧夫移位 飞马离群;天箭中的,金牛落尘。青梗峰女娲所炼;紫掖台魁星荐存。记入《山海经》之故事,《淮南子》之览冥。蒲松龄之聊斋,《五行志》之所云。其精也,陈之峰;其文也,忘于滨。几颗星火, 可燃燎原之势;一天星座,若昭赤子之心。鉴沧桑,何多遗梦大野?存灵幻,孰曾毗邻北辰?金刚陨,非同石墨;橄榄陨,斜方结晶。球粒陨,千形万状;玻璃陨,五花八门。含磁性,恒志胜铁,储能量,酝德益身。圆融后超常比重;烧蚀中印带条痕。坚实而硬凝精华;高密而抱质清音。或尔为爱摧碎,奔电归真。熔壳非泪,砸坑在岑。灵幻所附,任其风搜雪盖;沧桑入相,何惧日曝雨淋。一瞬而精贯苍穹,一悟而炼化自身。一划而乌啼月寂,一震而石破天惊。玉碎时,依然质朴;涅槃处,璀璨奇文。行多少光年, 为此瞬间绚烂;燃无量热情, 证以永世坚贞。本心愿,许个精彩绚烂;流星雨,唱出闪烁缤纷。 噫!放下凌霄尊贵,超脱醒世灵魂。是以瑞彩飞临而光匿,山烟送晚而可寻。天福镌刻而未了,珠串穿合而亦亲。吉星所罩, 馈宇宙之能量;神坛未离, 叩天籁而欢欣。许愿台,策发心力;能量馆,鉴宝收珍。 微元素,健康加持,稀世珍,天价传闻。一块宝之,当为清虚案前之供养也。 玉石赋 天山客王宇斌作 美石谓之玉,美玉出昆岗。漠漠冰河远,悠悠岁月长。苍水初含,云根漱其瑰宝;烟皋乍见,天地韫其玄黄。石髓潜凝,结体岩阿;山灵胎息,静匿云床。心质透闪,何为络纹抱璞?英华内敛,必将吐曜含章。至若冰雪成姿,明华万有;且夫霓虹炳焕,妙酝非常。里愈画工之妙,炼色明霞;皮超锦匠之绘,散珍大荒。盛宝希声,应运而现;神物韬晦,寄水中央。抱清越之奇声,默然寓奥;待和氏之知遇,岑寂何妨?缜密坚白兮,知其大美难隐;砺道纯青兮,问其育德何方?黄帝盘中,饮玉膏而增寿;青梗峰下,有真人兮彷徨。史传呈珍帝舜,瑶池定情穆王。喜伴文人寒庐,亦享豪贵高香。周礼祀天,精雕祭器;历代飨神,献举玉觞。祭东以青圭,礼南以赤璋,祷西以白琥,祈北以玄璜。惊世无多,小琢为连城之壁;灵异有证,霞印起丽天之祥。或能含玉以镇暑,或有缀珠之霓裳。奇有含香之琥珀,闪有流彩之明铛。神光骇瞩,晨起而荧荧照室;妙思难述,夜赏而皎皎带霜。似琼英之发色,重器流苏浮影;或烁日而生辉,珠宝点缀新妆。温润合德,“三礼”初成玉论,含贞鉴古,千年考证辉煌。     比德之佩,君子相亲一世;云轩至宝,霸主符令八方。昭昭静置,夺目而檀台照影;蔼蔼萦窗,酝福可延辉冥堂。妙得七色,郁然无价;贵秉八德,无气而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质地紧实,慧眼可详。通灵避邪,忠之方也;抱实存真,智之所藏。含贞葆密,洁之方也;瑕不掩瑜,其信可彰。声清质朗,诚之方也;养性延年,博爱无双。顽于外,直见本真;美于内,不事张扬。温粹羊脂,实乃玉之极品;莹逾白雪,叹其光射天狼。     历代名贤,让其精华显赫;大国工匠,使之道妙昭彰。仙意碾琢,可见精绝灵韵;鬼工镂刻,斯得瑰玮琳琅。高古者雕工朴拙,秦汉时雄浑大方,明清时玲珑剔透,近代者完美精良。暖日生烟,对之参悟禅理;轻光照夜,摹之怡享清凉。灵幻生命,一涤尘目;凝固艺术;鄙夷轻狂。选取士者除贪任能,求宝者以福聚祥。豁达者因寄所托;作假者难掩虚诳。人养玉,灵气似可盘活;玉养人,弱体潜增刚强。合和乃玉石之精髓,延禧为玉德之伸张。比德者佩玉,友玉者福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文人怀瑾,誉满华章。拥有而蓄涵元气;佩戴则凝重端庄。离离星辰,洵是玉之精魄;渺渺银河,似为玉之云乡。其为补天之所遗,出于炼石之娲皇。求石者求实,远玉者愚盲。知玉而识潜质,佩玉而神气昂。和阗美玉,至美之国石也!
·《秋游赋》 [2020-11-19]
·香囊小赋 [2020-09-04]
·肇庆行吟赋 [2020-03-02]
·黔灵踏月赋 灵馨儿作 [2019-07-30]
·汴菊赋 [2020-02-09]
·春雨赋 吴凡作 [2019-07-30]
·兰花赋 作者王宇斌 [2019-06-11]
·妖魔山赋 [2019-04-01]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西安 佘震宇 谈文赋创作

编辑日期:( 2014-07-03 09:08:29 )  点击:15578次  来源:雨林

 文赋创作如何把好三道关口? 

                                   西安 佘震宇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赋的概念。

    什么是赋?在古老的《诗经》注释里,比、兴、赋原是诗歌创作中并列的写作修辞手法。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赋是铺陈。《毛诗正文.关雎传疏》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则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在这里,赋是直接叙述或描写而不用明比或暗比的一种写作手法。如杜甫的《北征》,全诗就用赋的手法。后来,这种手法发展为一种文体---“赋”,被称为“古诗之流”,其源头是诗,诗的流是赋。文体的赋,不再只是铺陈,而且包含了比、兴在内,与写作手法的赋含义不同了。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丽词雅义,敷陈其事,或写景,或叙事,或述志,或抒情,蔚然成赋。一言以蔽之,赋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学体裁。具体点讲,赋是一种铺陈体物、散形诗韵(散文之形、诗歌之韵)、不歌而诵、半诗半文的文学体裁。它始创于先秦,兴盛于两汉,风靡于六朝,变革于唐宋,延至明清及近代,现今又呈复兴之势。

    文赋的的含义和特点:

 

 



 

 

    1、文赋的含义
    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新赋体,是辞赋中比较灵秀的一个品牌。所谓灵,是指它少有约束、行若流云、富于变化;所谓秀,则指它极具可塑性,易于作者纵横捭阖,尽情挥洒,妙出秀语。它就像纯情的姑娘一样,率直天真,活泼可爱。今人写赋,应在文赋上多下点功夫。由于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文赋这一灵秀的形式,给辞赋作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最能充分反映五彩缤纷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其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秋声赋》、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2、文赋的特点
    文赋主要有四大特点:
    ①不拘骈偶,近于古文。不拘骈偶就是不拘泥于骈赋、律赋刻意追求骈偶的做法,其散文化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散文,倒有点近于古文。它别于古文的地方是用韵。换言之,它类似带韵的古文。我们看苏东坡的《赤壁赋》:“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骈散结合,奔放自由。文赋写作随着作者的感情而铺张,行文自由放荡。它不像骈赋、律赋那样喜欢对句押韵。文赋并无相对固定的押韵规则,两句、三句、四句、五句甚至更多,都可以。一韵到底固然很好,一段押一个韵也行,还可以在同一个段落里换韵。原则是听觉上韵感气息不能间断,有助于充实和深化作品的回环气韵。
    ③ 句多四六,间以杂句。文赋以四六言的句式为主,又时不时夹杂短句或长句。这样在相对整齐中有所突破,更利于充分描绘和表达思想感情。可以四四对句,也可六六对句,四六四六对句,六四六四对句,这是基本的句式,但绝不排斥其他散文化的句式。
    ④ 时用“连(词)”“虚(词)”,强化语气。连词和虚词在文赋中屡见不鲜,其作用:一是强化作品的感情磁场,增强作品的吸引力;二是张扬朗诵气势,弥补失韵的尴尬。连词、虚词运用得恰到好处,赋文就会增色不少。但也不能漫无节制,如果使用频率过高,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二、如何把好文赋创作三道关
    文赋和其他类型的赋作一样,是一种美文。追求其意境美、构思美、词句美,是辞赋家和辞赋作者的共同愿望。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那就要把握好主题、结构、语言三道关口,即做到篇有其旨、章有其妙、文有其华。我仅结合个人的创作实践,谈一点看法。
    1、篇有其旨---即提炼升华主题
    这是个要领。赋和诗一样,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抒情言志的。无情无意莫言诗赋,虚情假意莫言诗赋。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我们所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爱国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这些词都流露出作者某种情愫。同样、赋也不例外。譬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渗透着作者对存亡兴败的感慨。“千金难买相如赋。默默此情谁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能让一国之主回心转意,岂止千金,万金何足道哉?还有毛泽东的诗词,更是情志所及,气压千古,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但是,时下相当多的辞赋作者,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不去吐露真情,不注意挖掘主题,不注重深化主题和升华主题,而是片面地追求辞藻华丽、追求作品数量,甚至无感而发,为赋而赋。从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作者的感情,看不到作者的意向。这不能不是为赋者的莫大悲哀。
    如何做到“篇有其意”,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个人体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多写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事情,多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最熟悉,写起来顺当一些;因为发生在身边,必然感触良多。我写的第一篇赋是《勘探赋》,勘探是我的本业,很苦,有一首打油诗说:“姑娘嫁给勘探郎,一年四季守空房。一年一度见一面,留下一堆破衣裳。”但它又是建设的尖兵,是先行者。我这篇赋就着眼于“尖兵和先行者”发挥,初稿出来后总觉得不能尽如人意,联想到神舟飞船上天,我又进一步升华主题,以虚写加了发展“星球旷业”一节、我把它拿给几位文友征求意见,他们都感到比初稿主题突出,意境尤深。第二,要善于开动机器,抓住兴奋点扩大主题思路。我们在体悟事物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总有兴奋点,即对自己刺激最大的那一点,或感动、或激愤、或伤痛、或愉悦。它象驱不散的云雾久久盘亘于脑际,我们就要及时抓住它做文章,试试能不能在主题上有新突破。我参加陕西百县赋大赛的作品《蓝田水陆庵赋》,就是这样去尝试的。水陆庵是六朝时建造的,有3700多个“泥塑娃娃”,距今一千多个年头,风风雨雨,几乎面貌无损,其因何在?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思来想去,自己的主题思路有了扩展,添了下面这一段:“幸哉水陆庵!悠悠岁月,千载沧桑;风风雨雨,其貌未伤。此佛门之万幸也!诸友无不惊叹,予亦回思默想。岂非风雨之不逮乎?非也!岂非佛力之袒佑乎?非也!盖时境之使然矣。大千世界,物象多变;风狂水怒,雷鸣电闪;天灾人祸,潜危藏险。然则适者于境,生者逢缘,固非一己一力之所能左右也!物尚如此,况乎人矣!但问何以长存乎?唯其和也!天和日朗,地和谷生;人和脉融,政和国兴;教和神安,安则长生。故言‘和为贵’矣!”也许由于这样扩展,这篇赋一下意外平添生气。第三,要博览勤学,不断扩大知识面。这对升华主题十分有益。我们不妨先看看古人的赋作,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极尽夸张地描写了阿房宫的华丽及其建造的铺张,而把主题设定在“国之存亡”这个大事上,慨然写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以小见大,主题高屋建瓴,好不令人拍案叫绝!所以要多看多学。我为参加长安新赋大赛创作的《蓝田玉赋》,也是不经意间沾了“知识”的光。开始,我把主题设定在蓝田玉的“自然价值”上,依次写了相关的地域环境,美丽传说、自然特性及其药用效能,感到文字上还过得去,可总觉得有“简单介绍”之嫌。恰巧,一位文友借给我一本《中国玉器》,里边谈到“玉有五徳”,我很兴奋地自问,这难道不是玉的人文价值吗?于是进一步把主题升华到“兴玉修徳”上来,写了:“‘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蓝田玉美,斯人可鉴;兴玉修德,仁智勇廉。但喜安居乐业,共创美好家园。”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兼而有之,自感这篇赋作有了些许生命力。
    赋是“铺陈体物、抒情言志”的,这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为什么写赋----抒情言志,二是如何写----体物。体物即体察、体验、体会的意思。如果我们借取禅语中常说的那个 “悟” 字,就成了“体悟”。体悟当然是要悟出某个道理,也就是有所发现、有所揭示,搞出一点名堂,这个名堂就是“主题”。
    2、章有其妙---精心构思谋篇
赋的章法布局尤为重要,因为它篇幅一般较短,长者千言,短者百语,结构就不能过于分散,必须精心巧构。在谋篇时,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第一,通篇谋构,分段布点。所谓“通篇谋构”,就是将一篇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即要有“一盘棋”的打算。所谓“分段布点”,就是将要表达的内容划分成段而具体描写。因此,要掂量一下整篇写哪些东西,分段写哪些东西,普写哪些东西,特写哪些东西。千万不可信笔走马,到哪里算哪里,哪儿黑了哪儿歇。做好这一条,应牢牢地把握住三个“切记”:切记无缰信马,切记罗列现象,切记谨眉失貌。第二,妙思开头,深化结尾。有一副戏联说:“要看早点来,大文章全凭起首;须观完了去,好结果总在后头。”文章的开头、结尾,何尝不是如此!开头新颖,才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结尾奇妙,则能余味无穷,引人遐思。拙作《蓝田玉赋》的开头以空间人文环境入手,过渡到“幸哉!山川胜地,玉蕴其间。”凸显“宝地生美玉”,类似诗歌中的“起兴”手法。《北京天坛赋》则直接写天坛祈谷的“由来”:“宇宙茫茫,万物盈盈。小小环球,芸芸众生。风霜饥馑,旱涝灾虫。自然之力,何以抗衡?祀神祈祷,祭天显灵,遂有天坛祈谷之盛典也!”《蓝田水陆庵赋》以地理定位开头:“西京近郊,蓝田玉秀;王顺山麓,灞水西流;中有小洲,冠名‘水陆’。六朝始建寺,因地美其名,水陆庵自此兴焉!”我在学习中,虽然写得不怎么感人,但却避免了雷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千篇一律”。结尾也要多多少少起点波澜,有所呼应。《蓝田玉赋》在升华主题后,考虑到其历史久远,又跟女娲有不解之缘,写了一首小诗:“溯源太古玉蓝田,秀水名山好故园。怎负女娲补天志?重开绣彩绘新天。”《蓝田水陆庵赋》因将主题扩大为“和为贵”,故一语寄之希望曰:“惜哉!何日复能携手同游乎?忍别之际,柳丝青青;何以舍之,庵前合影。但期庵与人之长存也!噫嘻!”《半坡遗址赋》我则设置了另外一个结尾:“置身斯境,孰不惊讶!扪天试问:进化玄机,究由何发?但闻对曰:“生存竞争兮,人类演化;与天奋斗兮,厚积薄发;驾驭自然兮,进取无涯;革故鼎新兮,盛世勃发!予方寻声张望,但见半坡姑娘,明眸盛装,轻歌彩袖,似仙女之下凡,展绚丽之朝霞......” 第  三、铺采摛文,虚实互动。赋在铺陈其事时,绝不仅仅就事论事,常常加入某个虚写镜头,这样既显活泼风趣,又能丰富“质”感。刚才提到的“予方寻声张望,但见半坡姑娘,明眸盛装,轻歌彩袖,似仙女之下凡,展绚丽之朝霞...... ”即是一例。在《勘探赋》里,我又特意虚写了星球探宝的情节:“时代锐进,梦想无涯:登月探险,嫦娥捧茶;吴刚醉酒,仙女吹笳。或问:‘必有星球矿业勃兴乎?’予道:‘试看神舟飞船可知矣!'”当然,虚写不是心猿意马,胡编乱造;而是赋予合理的想象。有人在汶川大地震时写了《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说什么“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只盼坟前有屏幂,看奥运,同欢呼。” 这样的虚写不仅很离奇,而且极不符合遇难者的真实感情,所以很难得到读者的认同。
    3、文有其华----即锤炼奇辞妙语
    赋很讲究修辞造句。铺张行文,辞藻华丽;描神绘彩,秀气盈光;哲言隽语,珠玑琳琅。它虽以叙事为主,但语言色彩丝毫不亚于诗词。不断琢磨、锤炼词语,当是赋坛一项永无止境的工程。优秀的诗赋作者,无不为此呕心沥血,不懈追求。为有一字得,一吟双泪流。此情此景,足见提炼字句之艰辛。衡量赋作的好坏,词语因素十分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南北朝时代的文人雅士,写了不少内容空洞的作品,这是一大缺憾;但他们华丽精巧的语言,却给后人留下一笔值得借鉴的财富。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古人学习。
    赋的语言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幻想一下子就出现奇迹。它犹如建造高楼大厦的砖石,必须一块一块的制作,一块一块的烧炼。如何用好辞赋语言,我体会有这样几点:第一、不说白话,力戒口语,力求古朴文雅。也就是说,要有古文气息,多点古香古色的韵味。要回避 “的”“了”一类极带白话色彩的用语,这些“字”是辞赋遴语之大忌。在该用“的”的地方,一般可用“之”或“兮”等字替代。在该用“了”之类的字时,看看能不能省略或改用别的代辞。第二、经常练习楹联创作,为写好赋(尤其是骈赋和律赋)打下坚实的基础。辞赋中的对偶句很多,譬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等。尤其律赋,还要讲对仗(平仄、词性)和粘对。楹联正好可作借鉴。好的楹联不仅文辞典雅,而且耐人寻味,极富哲理。清朝有一个独眼考生叫刘凤诰,在一次殿试时被清帝刁难。皇上有意出联揭其短说:“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诰反唇以对:“半月依旧照乾坤”。皇上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不假思索对曰:“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吾是探花郎。”皇上佩服之至,终于把他封了个“探花”。中国楹联学会的孟繁锦先生,创作出一幅佳联:“心向浮云知进退,名随野草任枯荣。”十分耐人寻味。为提高辞赋写作能力,我也喜欢创作联语。其中,还有一幅灯谜联,上联是“笑头颅,人生只为一口”,下联是“倍辛苦,结果岂可断言?”谜底是“答辩”。我们不妨多搞些这方面的练习,在娱乐中不断提高辞赋写作的能力。骈偶句别称鸳鸯句,也讲究“门当户对”,不能一句“阳春白雪”,一句“下里巴人”;一个太雅,一个太俗,风格上反差很大。《红楼梦》中薛家少爷薛蟠,他的“女儿”诗就犯了这个毛病。第一句他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显得很文雅很有水准;第二句却说:“女儿愁,洞房钻出大马猴”,一下变得很俗;至于“女儿乐”,简直就是“黄段子”,显得水准很低。一篇赋的语言如果落差也这样大,那就是很大的毛病。第三、积极借鉴别人优秀成果,反复推敲词句。诗赋的语言结构特殊,用好用活一字一词,就会使句子和意境大为增色。我们所熟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柳外秋千出画屏”的“出”字,都是用词的经典之作。我们要着力在动词的妙用上下功夫,可以直接选用动词,也可通过形容词动化或名词动化来增强语句的感染力。大诗人李白同样喜欢学习借鉴别人的的东西,他的《游金陵凤凰台歌》就是模仿崔颢的《黄鹤楼》作的。他游黄鹤楼时,就想写诗,但看到崔颢的题诗,怎么都写不出来,就口占了几句多少有点嫉妒的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此后游览金陵,触景生情,才写了凤凰台这首诗。我在《勘探赋》中为表现勘探工作者的豪迈气概,写了下面一些对偶句:“登泰岱迎一轮红日,过潇湘望洞庭烟霞;下钱塘观一江狂潮,走嘉陵看大浪淘沙。奇雄壮其志,浩渺舒其胸,惊涛荡其情,落霞灿其华。豪士虎步,踏千山而探宝;俊彦龙骧,涉四海而觅矿。”这是受了石油工人之歌“头戴铝盔走天涯”的启示。《蓝田赋》中的“始有仁人志士,穷途振缨;热血之躯,奋臂扬鞭。” 则是受到毛泽东《回韶山》中“红旗漫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的生动描绘而想到的。第四、形象思维,多用比兴。形象思维就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赋虽然铺陈其事,但绝不排除形象思维。其遣词造句,也绝不排斥比、兴两法。而比、兴的运用,恰恰会突出形象思维的效果。比是以彼物喻此物也。它又有明喻、暗喻、博喻、曲喻之分。明喻如“芙蓉如面柳如眉”、“落红万点愁如海”;暗喻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以“比”兴);博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闲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曲喻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李商隐)。比兴运用得好,文章会大为增色。我在描写蓝田玉的色彩时,特意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五色兼具,各有特点。淡黄似金,青翠如烟;黛云舒卷,秋菊初绽;纯白如皑皑冬雪,赭染似淡淡春岚;若仙女之浅粧逸态,似平湖之柔风微澜。”这些比喻,应该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蓝田玉形象美的认识。
    总之,一篇赋如果能达到上面这三条-----篇有其旨、章有其妙、文有其华,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赋作。但要真正达到这个要求,还必须调动其他写作手法,诸如起合转承、夸张、摄像、衬映、浪漫、典故、寓言等等,错落搭配,相辅相成,才能造就称心如意的“内质外秀”的美赋。


 

 

 

 

当前第1/1页 [首页] [上一页] [1][下一页] [尾页]